close
第一次看婁燁的作品,是在2003年金馬影展裡的《紫蝴蝶》,那時看完《紫蝴蝶》,整個人大概只有一種迷茫可以形容,我完全不知道他想要表達什麼?也完全不知道到最後的結局到底是怎樣?故事就如同當時動盪的時代一樣,沒人能知道下一秒會在哪裡,如同那個時代一樣混亂。但整部《紫蝴蝶》的拍攝手法讓我印象深刻,除了對白少又少,在其中大玩失焦與短景深的遊戲,拍的人頭,常常只有一個眼睛是清楚的,另一個眼睛已經落到焦點外的模糊圈,然後整個鏡頭晃到令人昏,使我激起對婁燁的好奇心,就一直很想找他的前作《蘇州河》來看,結果竟然在離家六千哩的海外讓我看到。
-------------------------------------------------------------
「如果有一天我走了,你會像馬達那樣找我嗎?」
「會啊」
「會一直找嗎?」
「會啊」
「會一直找到死嗎?」
「會啊」
「你撒謊」

這是開頭美美問主角(其實應該不是主角)的一段話,黑畫面,沒有任何情節及其他聲音,我很喜歡這段。故事就從蘇州河開始,前十分鐘一直以為是主角的聲音像旁白一樣開始訴說著在蘇州河上的故事,鏡頭角度完全以觀眾就是那個主角主觀切入,彷彿就像拿著手提攝影機在眼前拍攝,但這個鏡後人一直都沒出現,從頭到尾,都看不見他的樣貌,直到十分鐘之後,馬達開始像是情節般出現在故事中,才知道那個主角只是說故事的人,一個故事外的人,一個觀看故事的人。這種很仿效紀錄片的拍攝手法我很喜歡,說故事人的聲音很低有磁性,沒有什麼北京腔。

馬達,曾經有過夢想,但最終只是一個平凡的送貨員,過著和一般人一樣平凡無奇的生活,愛情故事的主角,選了一個不甚完美也不算個好人的角色。牡丹,愛情故事的女主角,一個純潔直接的女孩,我一直覺得她是婁燁愛情故事裡的淨土,一點點對愛情永恆的希望。故事沒有轟轟烈烈的情節,沒有甜言蜜語的對白,沒有愛的死去活來的搧情,很平常,一個女孩愛上一個每天接送她的男子,兩個人度過了一些時光,女孩相信愛情的存在,而馬達呢?我不太確定。故事裡也不是唯美的愛情,破舊的房間、晃動的鎢絲電燈泡、庸俗的酒吧,加上可以出賣的愛情,很廉價。

故事就在牡丹消失了在蘇州河後變成了另一個樣貌,現實摧毀了一段愛情,但婁燁還是對故事中加進了一點愛情童話的幻想,於是出現了美人魚,在那樣現實污穢蘇州河,簡直是反差到極點的對比,馬達自此後卻一直在尋找著牡丹,至此才確定他很愛牡丹,直到出現了美美。
美美冶豔而俗麗,總是濃妝,在聲色場合扮演美人魚工作,長的和牡丹一模一樣,是旁白那個聲音主人翁的女友。美美不如牡丹那樣夢幻,愛情對她來講很現實,卻渴望著童話故事裡的愛情,甚至希望自己就是馬達要找的那個牡丹。

同樣的愛情的主軸,周迅一人分飾兩角,純淨的牡丹和俗麗的美美,愛情的現實與童話,似乎也在同一個樣貌下融合,牡丹時就像是個小女孩似的話語和天真的笑容,美美時卻是世故卻又俗豔的流氣,周迅拿捏的都很好,看周迅在兩個極端的角色間變換,演技生動自然,感覺很過癮。

美美不相信馬達的故事,一直到最後才知道是真的,畢竟那對現實中的愛情來說,找尋著一個失去的戀人太遙不可及,誰真的會一直等待一個人?又會一直只追尋著一個人呢?

「如果有一天我走了,你會像馬達那樣找我嗎?」
「會啊」
「會一直找嗎?」
「會啊」
「會一直找到死嗎?」
「會啊」
「你撒謊 像這樣的事情 只有愛情故事裡才會有 」
「你不信?」
「不信」

故事的結尾,又回到和開頭一樣的對話,但看到的是美美渴望卻又空洞失落的眼神,她不信這樣的愛情,卻也渴望這份浪漫故事裡的愛情,所以在電影裡,她才會一直這樣問著主角(或者就像在問著每一個觀眾),如果愛情離開了,你會一直去找尋愛情嗎?開頭沒講完的後面幾句,顯示婁燁心裡還是憂傷悲觀的,他在故事結尾選擇了讓童話般的愛情故事死去,讓電影回到現實,主角不是在故事裡,也沒有創造愛情故事的勇氣,就像一般人一樣,只是等待下一次的愛情降臨。主角闔上眼,黑畫面,電影結束。

完全貼近的主觀視角,讓人覺得一切事物就像發生在你身邊,旁白沒有情緒起伏交代故事進行,處理的很好,時間點的錯亂,卻不想努力從中找尋邏輯,就像個翻看故事一般的平淡憂傷,在故事裡找尋愛情的的童話,愛情故事終究是只是故事嗎?現實中到底有沒有愛情小說裡的情節?或許我也和婁燁一樣,是悲觀的,happy ending只出現在「到此結束」的故事,離開故事,是現實。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farsu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