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lose


(學八卦雜誌設計對白...整個人相當無聊...但奧黛莉小姐嘟嘴真是可愛 XD)

昨天一早趕著《達文西密碼》上映,就跑去看了第一場熱騰騰的奧黛莉...(啊 不是...是達文西啦)。8:55分的電影,整個人比上課還認真。雖然遲到,但是電影還沒開始,影廳裡一大早就幾乎坐滿了人。(第一場31個放映拷貝,全巴黎就高達7855觀影人次)

我得承認我完全是中了書的毒,還有Audrey Tautou的關係(畢竟她可是我生命中重要的人之一,艾蜜莉果然改變了許多人。)導致我非常非常的期待,期待一部電影的感覺,就是在電影開始時,會一直傻笑的那種,也不知道自己在傻笑什麼?


從電影來說:
整部電影的節奏很快,應該是丹布朗書中的情節實在太多,轉折和要交代的故事佔了大半部份。從解密、聖杯故事、羅馬教廷、法國刑警、蘭登和蘇菲的線....要在2個半小時交代完整。朗霍華在結構上還算是完整,加了很多好萊塢特效和聲光效果來讓營造故事的神祕和浩大,融合復古的歷史和回憶追溯畫面也讓電影更豐富,除了冒險動作片外更多了點宗教歷史神秘的東西。但是,Tom Hanks簡直快淪為符號學教授了(啊 他是啊。),對話大多在聖杯故事和解碼的交代,沒有多餘的空間去伸展,Audrey在電影裡還算得上是感性(感情)的主軸,但關於Sophie跟祖父Saunière的感情也是步調緊湊到沒有深刻描寫,人物性格上稍嫌弱了一點。

從書改編成電影來說:
這次朗霍華的改編,算是還ok了。(至少比《哈利波特》好,但哈利都是多個單一事件所建構成一個結果,跟達文西以一條主線去分支發展來說,在結構上J.K 羅琳的哈利波特應該沒辦法比達文西密碼緊密)有許多原本在書裡分支旁節的東西,朗霍華嘗試去簡單重點描述或是在單一場景裡完成,也有讓故事得以順暢進行。一些人物的小性格及動作,也加入了新的元素,像是羅伯蘭登的密室恐懼症的來由(但好像有跟沒有講到,事實上沒差別耶)。
個人喜歡朗霍華多加的Sophie最後一幕想要顯現神蹟的可愛畫面。

其他的:
Audrey Tautou怎麼穿套裝還是那麼可愛??Audrey的演技在片中發揮的機會還比Tom Hanks多,有感情的轉折內心戲和骨碌碌的大眼睛裡打轉的淚水。
電影裡感覺把Sophie設定得比書中年輕多了(Robert則是偏老),Tom Hanks的學者頭...,唔...電影動態影像比相片好多了,我有稍稍釋懷一點。(但聽說原來選角有考慮到雷夫范恩斯,我心就碎了...畢竟Tom在嬌小的Audrey旁邊,頭有顯大-_-)
但和看《傲慢與偏見》時一樣,邊看電影時我是一直在回顧書中的片段來強化情節和感情的,導致螢幕在演動作,我的腦袋裡在演內心戲...(不知道這樣電影是不是看起來比較豐富?),完全沒看過書的人,以看電影的角度去看達文西,不知道是怎樣的感覺?

電影現在遭到世界各地基督天主教徒的抗議,反駁書中所描述情節和聖經所記載不同,甚至杜撰耶穌血脈一事。讓我想到馬丁史柯西斯(Martin Scorsese)所拍的電影《基督的最後誘惑》(The Last Temptetion of Christ, 1988),也是強調基督的"平凡",當時基督天主教徒也是把焦點放在基督跟抹大拉的情感描寫,還有大概是教徒看了會吐血的做愛鏡頭(但事實上根本沒什麼)大肆抗議,但基督的最後誘惑只是平凡,而不是救世主,成為不平凡才是需要更多的勇氣。因此,看完達文西密碼之後,我完全著迷基督的平凡,也比較想相信聖杯的傳說,這個故事更有人性,而不是聖經上所說耶穌是完美無暇的人,那樣感覺才是"神話"吧。(事實上最近有在念聖經啦,但是就算怎麼讀我都沒辦法說服自己相信,真糟糕。我一定是異教徒的命...)
以致於個人看到最後Robert站在抹大拉的墓上方時,透過氣勢磅礡的音樂和電影的穿牆特效,整個人心裡有起雞皮疙瘩。如果有聖杯,我也想去找找看。

當然,我不是教徒,這是書中吸引我的部份,大概沒辦法去被教育或更改的吧(呵)。
如果聖杯真的如書中所說,被找到要公諸於世,才會動搖聖經根本吧,如果沒有聖杯,又何必擔心。信仰夠堅定,只要相信就好了。
電影嘛,何必加諸一堆宗教信仰或是神學理論來搞得那麼嚴重勒?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farsu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2)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