莎士比亞書店(Shakespeare & Co.)。


巴黎聖母院前的小橋(Petit Pont)連接了西堤島和左岸,是塞納河上最短的一座橋,走過小橋左轉,是聞名的莎士比亞書店(Shakespeare & Company)。巴黎的莎翁書店事實上跟英國的莎士比亞沒什麼直接關係,賣的也不是只有莎士比亞的作品,但裡面大部份提供的都是英文書籍。書店是在1921年由Sylvia Beach創建,當時巴黎有很多流亡的文人,沒錢沒地位沒名聲的,Sylvia就提供了這些文人作家一個喘息之地,贊助財務需求,甚至在書店裡留了一個位子,给這些作家在寫作時還可以免費的吸收到英美文學。

講到莎翁書店,大概所有人都會提到海明威,他的巴黎回憶錄---《流動的饗宴》(A Moveable  Feast),就是海明威在1921年到1927年在巴黎的生活,開始就於這家書店,當時的海明威既沒名氣又沒錢,書店老闆Sylvia幫海明威代收郵件,還不時的資助他金錢。

而喬伊斯(James Joyce)的意識流巨作《尤里西斯》(Ulysses)當時沒有任何出版社願意出版,最後找上莎士比亞書店的Sylvia,Sylvia竟然願意冒著破產的危險,為喬伊斯出版這本很艱澀的書,讓它有機會聞名全世界,這應該也是這家書店,對文學史上極大的貢獻之一。

一個書店可以賣書,但是能做到這樣,它已經不僅僅是書店,還有更多的對文學,對閱讀的一種精神。

1951年,George Whitman在現今莎士比亞書店的現址,成立了一家新書店,1964年,為了對這家著名書店致敬,正式更名為莎士比亞書店,沿用了Sylvia先前的店名。書店歡迎各地的詩人作家到此留宿寫作,唯一條件是你的作品要夠好,這項傳說不知道是不是真實的,如果有一天我流落到巴黎街頭,或者可能會去問問看,但是,我應該五年之內,還沒有辦法用英文寫出什麼鬼東西。

關於電影。
莎士比亞書店是電影《愛在日落巴黎前》Before Sunset,主角Jesse和Celine分離九年後重新相遇的地方,這部片有在我死前必看電影之一的片單中。Jesse和Celine在九年前的《愛在黎明破曉前》Before Sunrise萍水相逢在維也納,電影和故事同時過了九年,原班人馬伊森霍克和茱莉蝶兒繼續演出,在Jesse要離開巴黎的前幾個小時,兩人相逢,電影裡流逝的時間,卻帶出故事過去的九年時光,男女主角的轉變,不同的心境,還有令人會心一笑的結局,都在觀眾跟著兩人的對話之中,那樣輕鬆卻又複雜的被刻畫出來。

書店二樓的牆上刻了這樣一段文字:
Be not inhospitable to strangers
Lest they be angels in disguise

對陌生人友善一些,說不定他們是喬裝的天使(感謝小丸)

可以感覺得到書店對於陌生來客的友善。













書店的二樓有小書桌和床
應該是提供作家留宿寫作的地方
販賣的書僅在一樓,二樓書架上滿滿的舊書
都是非賣品











小小打字間裡的舊式打字機,我對這種打字機有迷戀,一直讓我想到《紅磨坊》裡伊旺麥奎格用血淚一字一句敲打的聲音,我喜歡那個聲音。















從二樓的窗戶望出去,可以看見西堤島上的聖母院和左岸的人群,這天去,有隻大黑貓在窗邊睡覺,怎麼亂鬧他都不理人繼續睡。
在《愛在日落巴黎前》Jesse在開頭時有跟Celine說,他睡在樓上的房間,半夜還有隻貓躺到他脖子上,大概就是這一隻吧XD。

















最後在這買了書,可以請店員幫你在書頁上蓋上莎士比亞書店特有的店章,上面的人像是不是莎士比亞應該有待考証。名稱以Beach和Whiteman的名字並列。

其實我覺得我應該買海明威的書的。
但那陣子中了Jane Austen的毒,沒辦法。











海明威在《流動的饗宴》裡的名言:
「如果你夠幸運,在年輕時待過巴黎,那麼巴黎將永遠跟著你,因為巴黎是一席流動的饗宴。」

也許,我是幸運的。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farsu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8)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