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國民》Citizen Kane 1941 美國/ B&W
奧森‧威爾斯(Orson Welles)
奧斯卡最佳劇本
開創了電影許多新技法
過去四十年來皆為英國電影協會最佳影片的榜首(註1)
----




說到《大國民》,應該先提提奧森威爾斯這個人。在《大國民》上映之前他就已經是家戶喻曉的名人了。1938年,威爾斯曾經將火星人進攻地球的小說「世界大戰」,改編製作成廣播劇,以大膽創新的手法模仿成真實的新聞事件,導致成千上萬的人誤以為地球正遭到火星人攻擊而四處逃難,這場廣播劇讓奧森威爾斯一夕成名(註2)。1941年威爾斯自編自導自演《大國民》時,他只有25歲。這部被公認有史以來最偉大的電影之一,也是威爾斯最好的電影,之後威爾斯的電影,都無法突破《大國民》,一部《大國民》也讓奧森威爾斯的名字在電影史名垂千古。

《大國民》在電影史上的地位顯著,但這部片在當初上映時票房奇慘,而在影評界獲得賞譽,它的形式表現豐富繁複,以多個不同的敘事結構交織而成,特殊的視覺風格(景深、短焦距鏡頭、仰角鏡頭、快速的剪接、特寫鏡頭和一些特別的取鏡角度,如著名的天花板上空拍攝的鏡頭),在當初這樣極具盛名又非典型化的作品,對之後的電影發展造成很大的影響。

故事開頭,主人翁凱恩(Kane)的死亡,死前只說了「玫瑰花蕾(rosebud)」一字,以懸疑詭異的氣氛當開頭,之後以「玫瑰花蕾」吸引觀眾注意,這種希區考克(Alfred Hitchcock)電影裡常出現的電影技法稱為麥加芬母題(Mac Guffin),是以某個物件、人物或是謎般的事件作為主題,吸引觀眾繼續觀看的編劇佈局技巧。以紀錄片的方式說明Charle Foster Kane所建造的有如私人宮殿般的皇室居所Xanadu,然後一連串的短促報紙開頭交代凱恩的死亡,由各大報紙斗大的標題和連番報導,可以感受凱恩在世上的地位。讓人不禁想要去了解,操控媒體新聞的凱恩,究竟是在他的人生裡幹了什麼轟轟烈烈的事蹟?
於是故事便開始由一名記者想要調查「玫瑰花蕾」的含義,訪問他的第三任妻子、好友及管家慢慢勾勒出凱恩的一生。

凱恩的大膽自信的魄力、風流不忠誠的愛情和強勢偉大的地位,也在各個人的描述中建立他的人格特質,操控了大半報紙新聞的凱恩,幾乎成了可以呼風喚雨的人物。可以將他完全沒有歌藝的妻子推上華麗的舞台,利用媒體左右人民的思想,跨足政治界娛樂圈,用他的媒體發表了政治理念,也因為政治結束了他一段感情,而另一段感情又結束了他的政治生涯,在這之中,媒體的力量都發生了很大的影響,但對於愛情,或許只是用權勢金錢換得他想要,愛情不是凱恩在臨終前念念不忘的「玫瑰花蕾」,只是曾經呼風喚雨擁有富麗堂皇宛如皇室貴族的宮殿,當蘇珊(最後一任妻子)離去後,凱恩就像個無依的老人那樣孤單死去,相對於豐功偉業的一生,可真是夠悽涼了。

故事結束又跳出以記者身份調查的敘事段落,「玫瑰花蕾」的意義始終沒辦法調查出來,而當眾人整理凱恩收藏品,清理掉不需要的物品時,我們才看見在火堆裡燃燒的雪橇上浮現「玫瑰花蕾」的字樣,原來凱恩臨死掛念著的,是在母親把他送走前童年的時光,那是他無論用多少的金錢權勢都買不回的東西,就像劇終調查不出所以然的記者所說的:玫瑰花蕾只是拼出凱恩一生的拼圖的一部份,但是缺少的那塊。

原來從頭到尾我們在找的那個始終不在,看到自以為是握在手裡的那些卻又不著邊際。

p.s 寫《大國民》這樣一部經典的片,也許我太天真了。就當是個人小小的筆記好了。有任何錯誤歡迎指正,因為我看的是配法文字幕的,很怕有吸收錯誤的地方。

(註1)英國電影協會每隔十年便向國際知名影評人與導演發出問卷,整理出影史最佳影片的前十名。
(註2)威爾斯飾演的凱恩在《大國民》出場頭一句話就是:"不要相信收音機裡的任何東西。"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farsu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2)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