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lose

愛情這件事,可以再殘忍一點。

剛看完紀侯的《愛情沒那麼美好》,再去看王嘉明的《膚色的時光》,大概從此,對愛情再也沒有美好幻想的能力。

當陳綺貞意識般的音樂般上舞台,由劇情和演員去表現,那些甜美嗓音下所包裹的糖衣被毫不留情的生吞活剝後,就如同綺貞歌裡轟然措手不及的尖銳,愛情的本質赤裸裸的呈現,毀滅和黑暗的幽微角落開始像瘟疫一樣蔓延,原來,愛情的結果不是永遠,是毀滅。

第一次在誠品信義館看舞台劇,樓下還是商業的賣場,走上了手扶梯,卻是演舞台劇的地方,真是個有點不太真實的感覺。
我卻說不出這樣的突兀感是為什麼?可能是舞台劇對我來說好像跟商業有點距離,那是屬於完全藝術和感知的空間,出了演出廳卻是太多物質的奢華,讓我的右腦和左腦跳痛。

這次的舞台很炫,觀眾席在舞台的兩側,舞台中間有離地懸空的一堵牆隔在中間,僅僅有個門可以相通,演員有時在這邊表演,有時在那邊表演,當演員在那邊表演的時候,這邊的人就只看得見聲音、演員從懸空牆面露出到腳的部份,還有以針孔攝影機投影在我們這邊牆面的那邊模糊影像,只在一邊的觀眾,只有一邊的世界是清楚的(也許可以再來看一次,買張票坐另一邊)。

牆,是個很有趣的東西,直接粗暴地把世界分成了兩個世界。
愛與恨、生與死、表層與底層、意識與膚淺,看見的與看不見的……,表面的和平,到了背後卻是背叛,真實跟故事也在世界的兩邊上演,偏偏這中間,卻有扇像是可以相通的門在連接。
門,也是個很有趣的東西,從一個空間進入另一個空間的介質,沒了門的存在,彷彿空間也不能被定義,門竟然變相定義了空間,真是個本末倒置的荒唐事。
雖然有時候開了門,我們還是沒辦法走進另一個世界。

就像是愛情裡充滿了猜疑,故事裡是懸疑,生命也有太多無解的題。
看似美好的愛情背後,是醜陋的,表面的和樂融融也不過是個假象,三小時的劇中傳達了太多赤裸裸的感受,那些意識下的真實,有時真的是直擊人心的殘酷。

每個裡面的角色,都是脆弱的。
不管是多疑的Eyes,不知道究竟何者為真實自己的怡君,總是逃避的小莫,甚至是那個躺在生與死的界線、牆之間的世界的小慈,他們都如此狂暴卻又脆弱,虛偽卻又真實。

全劇皆以綺貞的音樂作貫穿,上下半場結束的時候,所有演員一起唱綺貞的歌曲作為結束,上半場是《躺在你的衣櫃》,當每個人的走位、配唱、合音此起彼落,尤其最後一句,當所有人唱完「靜靜的」之後,倏然無聲,有要起雞皮疙瘩的感覺;而下半場之後,當故事的外皮一層層的被剝開,我們也一直往每個角色的內心裡掉,故事結束時究竟誰得到了什麼,又失去了什麼,愛情的真面目是什麼,或者,當我們脫去了愛情的糖衣,才發現原來裡面是一片腐朽和荒蕪,也沒有什麼......,結尾就在眾人唱著《魚》的歌詞:「帶不走的,丟不掉的,讓大雨侵蝕吧,讓它推向我在邊界,奮不顧身掙扎,如果有一個世界,混濁的不像話,我會瘋狂的愛上。帶不走的,留不下的,我全都交付它,讓它捧著我在手掌自由自在揮灑,如果有一個懷抱,勇敢不計代價,別讓我飛,將我溫柔豢養......」,無可奈何地結束。

明知道沒那麼美好,我們卻總是幻想它很美好,愛情真是個自虐的東西,在失去自由的同時,跟著毀滅自我。

文宣上說著這是一部以陳綺貞的情歌還原謀殺現場的迷幻推理音樂劇,但我想我們不是全知的上帝,永遠還原不了事實的原貌,真實究竟是如何的?我想到了故事結束,我們只能偏執地相信著眼前所見、所感知的,靠著膚淺的感覺來談情,靠著虛幻的表層來架構自己的想像。

但除此之外,好像也沒別的辦法,我們也只能這樣相信著了。

 

關於《膚色的時光》,我覺得真的是非常大眾化具娛樂性又不失深度的舞台劇,裡面有愛情、懸疑、慾望、搞笑、還有陳綺貞的音樂,元素很多,支線很豐富,舞台劇跟電影不同之處在於,眼前的所有一切,每一次的演出都是獨特且不可替代的,演員的喜怒哀樂,是直接傳達給觀眾,故事裡的不安彷彿也換傳染似的,直接地傳達給觀眾,舞台劇是個感受很強烈的表演形式,看完覺得自己感覺也跟著台上的演員起伏上下,有時情感強大地真是難以承受。
除了電影,其實真的可以試試另一種形式的體驗,真的,還蠻爽快的。

台灣仍有那麼多人那麼多演員在努力,也讓我很感動,只是觀眾的反應未免太冷靜了點,我實在很想學巴黎人看劇時,以謝幕時不願止息的掌聲給演員鼓勵,但一個人實在是起不了鬨,太可惜。


關於《膚色的時光》:http://www.wretch.cc/blog/eslitestage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farsu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1)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