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下著不大不小的雨裡騎車去看特映,雖然從南港到信義威秀只有20多分鐘的距離,穿著破了洞小雨衣的我還是被淋得很濕,下午吃的兩包隨手包科學麵的味素卻弄得我口好渴,要不是沒腦的用星巴克的兩點換了張原本就免費的電影票,我幹麻那麼辛苦把自己弄得又濕又渴(唔......)還要去看電影?

嗯,《Faubourg 36》(台譯:放牛班快樂頌),是去年離開巴黎前來不及去看的電影,導演是當年風靡全法的《Les Choristes 放牛班的春天》的Christophe Barratier,至於為什麼會有這樣的台譯片名也可想而知,除了主角都是《放牛班的春天》的Gérard Juqnot,海報風格也做得跟《放牛班的春天》如出一轍,其餘跟放牛班都沒有關係,想到往後Barratier的片將與"放牛班"拖不了干係就有點讓人不勝唏噓,畢竟Christophe Barratier學的是可是古典音樂,在巴黎音樂學院念的也不是放牛班。

當然,故事裡沒有牛,也沒有放牛班,更沒有貝多芬快樂頌那樣快樂,是屬於30年代巴黎北郊的故事。

在1936年的巴黎,左派的人民陣線正在反動著罷工,爭取更多勞工權益,巴黎北郊的“新天堂劇院”卻因負債而被迫關門,在那工作了20幾年的畢哥因此失去工作和兒子。畢哥為了可以重新和兒子相聚,決定和其他兩人重新振興“新天堂劇院”,但事情總是不會這麼簡單,人生嘛,總是被無情的浪頭推著,起起落落......(我實在不喜歡做太多劇透。)


所謂三個臭皮匠,勝過一個豬哥亮諸葛亮,畢哥和愛模仿的賈基還有火爆的米魯組成的夢想陣線、友誼聯盟,美麗動人的杜絲和米魯之間的愛情,還有畢哥和兒子之間的親情,都讓這部片充滿很多豐富的元素,加上音樂貫穿全場,合宜的出現在每個場景和轉折點,讓我們隨著手風琴的聲音跳在石版路上,伴著優美歌聲的法國香頌一探30年代巴黎人生。

(女主角:Nora Arnezeder

女主角Nora Arnezeder(飾 Douce)從小就喜歡唱歌和音樂,曾修過巴黎國際舞蹈學院的歌唱和舞台劇課程,算是新面孔的演員,剛開始還以為自己演的是一個小角色,直到看了劇本才知道她演的是女主角,她的樣貌和聲音如同Douce這個名在法文裡的意義一樣,是甜美的。在片中她首度登台獻唱的歌曲《Loin de Paname》真是充滿對巴黎的愛戀啊~~(原來那麼多人都把巴黎當情人對待)



全劇讓我最感動的就是對一個夢想的堅持,當只有一顆熱情的心和固執的天真,身為失敗者的飛翔事實上是很美麗的。

從罷工、革命、學運,法國人似乎還有源源不絕的血脈賁張在灌溉每個時代的故事,這個粗野又過於浪漫感性的民族,很適合這樣的魯莽的天真夢想,沒了工作剛好可以去旅行,即使面臨傷心難過,也可以先享樂,所以故事可以在笑中帶淚,在你的墳前為你落下一枝鮮豔的紅玫瑰,然後笑著說你的詼諧。

雖然看完電影打了通莫名奇妙的電話,撿到了一把不適合自己的傘,台北的雨還是一直下,我穿了雨衣還是被淋濕了一片,明明口渴卻還是沒買飲料,就這樣又濕又渴的又回到了家。

但是,想念起巴黎了。

巴黎,即使她沒有環海,還是個適合做夢的地方,如果有一天,夢想達成了,就一起去看海吧。


p.s 6/12上映《放牛班快樂頌》官網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farsu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1) 人氣()